2021-11-19
2020年第5期目录
2020年第5期目录
2020年第5期目录
2020年第5期重点文章摘要农村征地补偿费用分配 ** 解决机制的优化丁国民 刘桂昌[摘要]构建“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农村征地补偿费用分配 ** 解决机制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一个重要保障。考察我国目前各省市的农村征地补偿费用分配 ** 解决机制,可归纳为“行政型”“直诉型”和“多元型”三种类型。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多元型”较有优势,但“多元型”也并非完美无缺,应从嵌入协商民主、确定“户籍+生产生活关系”的集体成员身份认定标准、强化对村规民约的审查和引导等方面优化之。[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征收 补偿费用分配 协商民主 集体成员资格认定[作者]丁国民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福州大学法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1刘桂昌 博士研究生 福州大学法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1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村民自治多数决衡平机制研究”(编号:17FFX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资源法制创新研究”(编号:14AZD1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多维贫困视角下贫困人口扶贫认可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西南地区三个贫困县的实地调查 王 卓 王 璇 [摘要]文章利用西南地区三个国家级贫困县的2203户贫困户的入户调研数据,基于多维贫困视角,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贫困人口扶贫认可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贫困人口对扶贫的综合认可度为9243分,其中对村庄总体变化的认可度最高,对家庭整体变化的认可度最低,对脱贫退出的认可度居中;贫困人口健康状况、贫困程度、家庭收入增长情况,产业扶贫政策、就业扶贫政策、金融扶贫政策,政府扶持力度、帮扶责任人工作力度、村两委干部素质等因素显著影响贫困人口对扶贫的认可度。[关键词]多维贫困 贫困人 扶贫认可度 影响因素[作者]王 卓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王 璇 博士研究生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相对贫困的标准、识别与治理机制研究”(编号:20ZDA074)和国家民委科研项目“民族地区精准脱贫与稳定脱贫研究”(编号:2019-GMB-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农村经济区域发展水平时空差异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五大经济区面板数据陈 煜 刘云强 王 芳 [摘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系统深入分析农村经济区域发展差异现状和原因,可为相关政策提供有利参考。本文以四川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省及五大经济区2007~2016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探讨其时间演变历程和空间差异程度,并运用收敛、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方法检验其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提出强化农村区域合作、推动城镇化建设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政策制订提供参考,推动四川各地区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关键词]农村经济 发展水平 区域差异 收敛[作者]陈 煜 硕士研究生 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0刘云强 副教授 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0王 芳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0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畜牧业经济绿色转型的环境规制、效率提升与实施策略研究”(编号:19BGL15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的农业小型基础设施集体管护研究”(编号:18YJA630107)以及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项目“资源约束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编号:18TD0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王芳系本文通讯作者。小农户绿色农产品自给生产行为研究 黄炎忠 罗小锋 余威震 [摘要]基于湖北省790份稻农样本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探讨了食品安全观念与市场信任对农户绿色农产品自给生产与市场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的食品安全重要性认知不断提升,但对农产品市场信任度不足,其食品安全观念提升与市场信任度缺失存在的现实矛盾是导致农户被迫进行绿色农产品自给生产的重要原因;研究进一步发现,身体健康程度较高以及有老人与小孩的家庭,更倾向于进行绿色农产品自给生产,且市场信任缺失导致的农户绿色农产品自给生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土地市场的退出。[关键词]小农户 绿色生产 绿色农产品 自给生产 食品安全 市场信任[作者]黄炎忠 博士研究生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罗小锋 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余威震 博士研究生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农村绿色发展问题研究”(编号:15AZD07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推进湖北绿色发展研究”(编号:2662018YJ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罗小锋为本文通讯作者。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行为响应及约束条件研究——基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的试点 周月书 葛云杰 罗曼徐[摘要]本文基于试点地区江苏泗洪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实地调查数据,构建Poisson Hurdle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行为响应的约束条件。结果表明,户主性别为男性、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从事非农经营、家庭结构为中年家庭的农户,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行为响应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农村住房为抵押品、房产估值在20万元~40万元间的农户是申请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目标群体,贷款额度集中在8万元~15万元之间,主要用于商业性生产经营;同时,农户房产确权、证权一致有利于其获得贷款;而对贷款政策和流程不了解、贷款不便等对贷款行为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是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补充和完善,能有效缓解传统小农户和农村个体经营户因抵押物缺失带来的融资难问题,拓宽了农户的融资渠道。[关键词]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 农房抵押贷款 行为响应 约束条件[作者]周月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葛云杰 硕士研究生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罗曼徐 硕士研究生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规模农户产业链融资运行机制、融资绩效与政策优化研究”(编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规模农户的农业产业链融资影响机制及绩效研究”(编号:17YJA7900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失业风险、异质性资本与农民工社会融合陈良敏 刘国顺 丁士军[摘要]本文基于2017年课题组在湖北和广东4个城市调查的进城农民工数据,从经济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三个维度选取衡量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样本农民工社会融合水平,并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失业风险、异质性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进城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失业风险对进城农民工社会融合具有显著负效应,高社会融合水平者比低社会融合水平者对失业风险的反应更为强烈;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进城农民工对失业风险的反应强于建筑业的进城农民工;积累型人力资本相比初始型人力资本更有利于进城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水平的提高;可用型社会资本比可及型社会资本对进城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关键词]失业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社会融合 农民工〖HT〗[作者]陈良敏 博士研究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3刘国顺 硕士研究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3丁士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3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城农民工家庭生计转型——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编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